这两天一篇5岁孩子被老鼠咬伤寻找血热疫苗的稿子引起了小编的注意,根据疫苗说明书,这种出血热疫苗接种年龄范围为16岁至60岁的人群,16岁以下儿童不在接种年龄范围。那么问题来了,被老鼠咬了到底该咋处理?需要打出血热疫苗吗?
据医生介绍,因老鼠传播的病毒种类较多,被咬后通常可注射出血热疫苗和狂犬病疫苗。目前,出血热发病几率较小,其疫苗在各地数量较少。在现在的医疗条件下,出血热也已经成为可治疗的疾病,即使小孩出血热发病,医院也能进行治疗。“小孩被老鼠咬伤后主要需预防狂犬病。在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有可能伴有发热等副作用,但体温不超过38.5℃不用担心。”
对于出血热的诊断首先要看当地是否有出血热疫情存在,其次观察儿童是否存在发热,头痛腰痛以及腋窝下是否有黄豆粒大的肿块现象。医生观察王先生孩子被咬伤手背创口后建议,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回家休息,一则方便观察孩子情况,二是有利于孩子相关状态恢复。若家长对孩子的情况不放心,可以采取住院观察专家会诊等方式,确保孩子的身体状况。
肾综合征出血热(俗称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等啮齿动物为出血热的自然宿主和主要传染源。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和肾损害。初期典型症状可表现为发热,伴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俗称三痛)及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俗称三红),重者呈酒醉貌。
被老鼠咬伤咋处理?
狂犬病病毒的宿体是犬科和猫科,而出血热的病毒宿体主要是鼠类,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版)中明确指出:暴露于啮齿类动物,无需接受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故不推荐注射狂犬病疫苗。
首先要及时用肥皂水清理伤口,涂抹碘酒,接下来观察有没有发热、头痛、面部发红等症状,如果一旦出现此类症状,医院就诊,并告知大夫有被老鼠咬伤史,目前该病只要及时治疗,一般都能治愈,没有必要过度恐慌。
被老鼠咬后,也有医生建议,7天之内不能吃发物,如海鲜、鱼、牛羊肉、肝脏等。平时也不要吃巧克力、洋葱、蒜、牛奶等食物。
疫苗选择有讲究,不可乱用
狂犬病疫苗:注射条件可分为两种:一为咬伤后预防,二为无咬伤预防。现实中的猫、狗、羊等动物都可能携带狂犬病毒,被咬伤或抓伤后均需要打狂犬病疫苗。
出血热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分为单价疫苗和双价疫苗两种,前者可分别预防家鼠型出血热或野鼠型出血热,后者则对此两型出血热均有预防作用。
破伤风疫苗:当伤口深到需要缝针,或是受到一些比较严重的外伤,如钉子、木头、刺等尖锐物质的刺伤、扎伤,导致出血,这样的伤口又深又细,正是破伤风杆菌的温床,此时需注射。
9岁男孩被狗舔后去世!关于狂犬病,这些常识要知道!
被狗舔舐之后,仅仅过了40天,9岁的小楠(化名)突然死亡。死亡原因是狂犬病!新年的气息还未远去,卫辉市安都乡9岁男孩就突然死亡,事发后,该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孩子因狂犬病发病而死。而且男孩两次暴露均未得到及时救治。
迄今为止,狂犬病是人类唯一%致死的急性传染病,全球每10分钟就有1人死于此病。人是如何感染狂犬病的?只有被咬伤才会染病?什么情况下要打狂犬疫苗?今天就带你去详细了解一下!
人是如何感染狂犬病的?
1、被狗或其他动物咬伤或抓伤皮肤或被其舔舐粘膜而感染。狂犬病毒通过伤口和粘膜侵入神经而发病。这是主要的传染方式。
2、宰杀或剥皮当中不慎刺伤手部感染发病。
3、经消化道感染。得狂犬病死的动物,被埋入地下,被野狗或其他动物扒出,将肉吃掉,感染而得狂犬病。
只有被咬伤才会染病?
需要强调的是,不是只有被咬伤才会感染狂犬病,当被动物舔舐、抓伤、咬伤后,都不要有侥幸心理,应该及时到正规的狂犬病处置门诊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防控狂犬病的发生。尽管数据显示,人被各种动物咬伤患狂犬病的比例中被狗咬伤者占80.07%。但要记住除了狗,其他动物咬伤之后也要及时接受救治。
被动物咬伤后应该如何进行应急处理?
在被动物咬伤后,特别是出现皮肤破损有出血的时候,对伤口的处理要记住“一挤二冲三消毒”。
防疫注射:咬伤后应迅速到卫生防疫部门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或狂犬病高免血清,时间越早越好,决不能超过24小时,这样染上狂犬病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常会有人误认为,人被注射过狂犬病疫苗的狗咬了之后,即使不注射疫苗,也不会得狂犬病,其实这是不对的。
(综合自济南时报、央视新闻、新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