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外导致身体受伤。比如,在家里切菜时不小心割破了手指,做家务时被尖锐物体划伤或扎伤,或者在户外工地工作时被扎伤、刺伤等。
很多人在受伤后就会想到是否需要打破伤风疫苗的问题。那么,破伤风究竟是什么?什么情况下需要打破伤风疫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破伤风的那些事。
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中毒性疾病。破伤风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破口侵入人体,引发一系列症状,其中最典型的是全身骨骼肌持续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衰竭等症状。在缺乏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破伤风患者的病死率接近%,即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全球范围内的病死率仍为30%~50%。
破伤风的感染条件是:
引起破伤风感染的条件是局部形成“厌氧微环境”,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存在伤口;
2.破伤风杆菌侵入;
3.伤口外口小而内部较深,且有瘀血、坏死组织等为破伤风杆菌提供营养的环境。
感染破伤风杆菌的危险因素
1.伤口被泥土、粪便、痰液等污染;
2.钉子或针造成的穿刺伤;
3.烧烫伤、挤压伤、烟花爆竹炸伤等伤害;
4.动物或昆虫咬伤等。
破伤风的潜伏期
破伤风感染后不会立即出现症状,会有一段无典型症状的潜伏期,一般为3~21天,多数在10天左右,潜伏期最长天。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
破伤风的典型症状包括苦笑面容(不自主的笑容状态)、牙关紧闭、角弓反张、抽搐等,可因窒息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破伤风的预防
人体想要达到足够的抗体滴度水平并预防破伤风感染,需要至少连续注射3剂次含破伤风类毒素(TT)成分的疫苗。通常前两针间隔4~8周,半年或一年后再进行第三次强化注射。破伤风疫苗的起效相对较慢,但免疫效果较为持久。
受伤超过24小时,打破伤风疫苗还有用吗?根据破伤风的发病机制及潜伏期,伤后24小时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免疫制剂均能起到预防作用;即使发病,症状也比较轻微,最好尽早注射。
用破伤风抗毒素后(TAT)就不会患破伤风了吗?破伤风抗毒素产生的抗体只能在体内维持2至3周,不能产生持久免疫力,需要依靠破伤风疫苗产生主动免疫。
TAT过敏就不能注射吗?临床上TAT皮试阳性很多,能否注射要根据过敏的情况来决定。过敏症状较轻的,可以使用脱敏注射法;过敏症状严重的,最好选择免疫球蛋白。
饮酒后能否注射TAT?饮酒后的病人,应于饮酒8小时后,受伤后24小时内做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可降低皮试的阳性率,避免不良反应风险的发生。
小孩外伤,需要打破伤风疫苗吗?注射过“百白破”(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的6岁以内的儿童已经完成了全程免疫,在10岁前体内都是有破伤风抗体的,不需要在发生外伤时再接种破伤风疫苗或抗毒素等,特殊情况需要医生来决定是否应用。因此,当孩子受伤后,家人应带上孩子的预防接种卡,交给医生参考。
综上所述,破伤风发作虽然可怕,但只要积极接种疫苗,采取科学预防措施,也是可控可预防的。
(文/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