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十堰头条讯文、图/记者杨天娇特约记者黄卉通讯员付磊报道:不用打针,只需深吸一口气,12月9日上午,十堰首批吸入式新冠医院预防保健科开始接种。
吸入式新冠疫苗接种什么感受?“像是深呼吸一样很简单,味道类似于很清新的空气。”上午9时整,医院预防保健科门口,记者见到了正在排队等候接种疫苗的市民赵琴女士。“之前我因为身体原因,一直没来得及接种第三针疫苗,医院听说了可以‘吸’的疫苗,那肯定要试一试。”赵琴告诉记者,之前两针新冠疫苗接种时,胳膊在注射完后有点疼,这次回去后要告诉身边的亲戚朋友,可以来“打”这种不扎针的疫苗了。
整个接种流程也十分简单。医院接种室,护士按下按钮,操作专用的雾化给药装置将疫苗雾化成气溶胶,灌注至形似“奶茶杯”的雾化杯中,整个雾化过程持续25秒左右。听到“嘀”的一声,护士将雾化杯取出,让赵琴呼出一口气后再对着吸入口吸气,5秒钟后,原本雾蒙蒙的杯内气体被全部吸入。憋气5秒钟后,赵琴就完成接种,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一点都不疼,味道还有点甜。”另一位接种者黄华清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本身还没来得及接种第三针,今天赶上了第一批来体验吸入式的疫苗。”
“我们定于每周五接种吸入式疫苗,疫苗用于加强针,接种完成后15分钟内不能喝水,接种此疫苗不会影响核酸检测结果。”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万斌介绍,一支吸入用新冠疫苗可供3人使用,吸入呼吸道后可以达到加强免疫的效果。吸入式疫苗接种步骤分为三步:第一步,先深呼一口气;第二步,口含雾化杯吸嘴,深吸至杯中无雾;第三步:憋气5秒以上,然后正常呼吸,接种就完成了。
哪些人可以接种吸入式新冠疫苗呢?对此,记者采访了市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
问:什么是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
答: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利用对人体无害的腺病毒载体,将表达S蛋白的遗传物质递送进人体,利用雾化器将疫苗雾化成微小的颗粒,通过吸入的方式经口腔呼吸到达肺组织,激发黏膜、体液、细胞三重免疫。
问:哪些人群可以接种吸入用新冠病毒疫苗?
答: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
1、18岁及以上,已完成2剂次灭活疫苗满6个月(其中60岁以上满3个月即可),且未接种第三针加强免疫的人群;
2、18岁及以上;已完成1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满6个月(其中60岁以上满3个月即可),且未接种第二针加强免疫的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已完成第三针加强免疫或已完成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人群暂时无法接种该疫苗。
问:吸入用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程序是什么?
答:该疫苗为经口腔吸入呼吸道,进行免疫。
接种程序:
2剂灭活新冠病毒疫苗+1剂吸入用新冠病毒疫苗;
1剂肌注式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1剂吸入用新冠病毒疫苗。
接种间隔:
18-59岁人群完成基础免疫满6个月及以上,60岁及以上人群完成基础免疫满3个月及以上。
接种剂量:0.1ml/人次。
问:接种吸入用新冠病毒疫苗有禁忌症吗?和肌肉注射的禁忌症是一样的吗?
答:和肌肉注射疫苗的禁忌症一样,都只有以下四条:
1、既往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水肿;
2、急性感染性疾病处于发热阶段,暂缓接种;
3、严重的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暂缓接种,如正在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心梗发作、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处于进展期、癫痫患者处于发作期;
4、因严重慢性疾病生命已进入终末阶段。
特别强调: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问:接种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与其他常规疫苗接种无异。接种前尽量避免空腹,接种后应在现场留观至少30分钟。
问:接种完吸入用新冠病毒疫苗后多久可以接种其他疫苗?
答: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但是,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问:接种吸入用新冠病毒疫苗收费吗?
答:目前用于灭活疫苗第三针序贯加强免疫或腺病毒第二针同源加强免疫的吸入用新冠病毒疫苗是免费的。
问:吸入用新冠病毒疫苗会影响核酸检测结果吗?
答:不会。根据卫健委颁布的《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主要位点是开放读码框1ab(ORF1ab)和核衣壳蛋白(N蛋白)。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的特点是仅含S蛋白的基因序列,在人体细胞内表达抗原,不含核酸检测位点ORF1ab和N蛋白,因此接种过程中、接种后均不会造成感染及新冠核酸检测阳性。接种后可随时进行核酸检测。
问:如何预约接种?
答:因目前加强免疫处于拖尾期,受种人群少且散,加之吸入用新冠病毒疫苗是多人份疫苗(一支3人份),须控制损耗,所以综合考虑,暂定主城区6家接种单位(见下图)开展该疫苗接种,且各单位暂定每周集中一天开展接种工作,请符合接种要求的群众就近接种,后续将根据全市接种需求增加接种单位和接种服务时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