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柔情可辞长夜寒舒柔凌辞寒小说全文免费
TUhjnbcbe - 2024/1/29 8:56:00

↓↓↓↓↓↓↓↓↓↓↓↓↓↓↓↓↓↓↓↓↓↓↓↓↓↓↓↓

可以说,我们也有一个不适设定点,即在基因遗传和后天习得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忍受的不适水平往往是相对固定的,如果不适没有超过这个水平,我们就可以忍受,反之则无法忍受,而生存本能就会受到激发进而控制我们。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介绍了现代社会造成的巨大压力如何大幅降低我们的不适设定点,导致我们对不适的忍受能力低得惊人。这就是我所说的舒适的悖论:在一个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舒适和成功机遇的时代里,我们却对很多困扰因素变得超级敏感,导致我们的身体对刺激因素形成过度反应,结果损害了我们的健康,损害了我们实现成功的能力。你可能也了解,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刺激因素,荧光灯可以触发偏头痛,上司的电话可能引发焦虑和极度恐慌。

然而,一个好消息是我们可以调整内心温控器的设置。虽然焦虑和恐惧永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我们可以将恐惧转化为安全感,并提高我们应对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的能力。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我们对生存本能的敏感度,并降低生存本能对日常生活中那些微妙的、不可避免的烦心事的反应强度。

然而,要想提高你的忍受能力,首先要学会管理焦虑水平。现在,你肯定知道了焦虑对日常生活和长期健康产生的巨大影响。而且读到这个地方,你可能也猜到我不会推荐诸如服药、心理咨询等常规的办法。如果你能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一些简单而非常实用的策略,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地、毫不费力地降低焦虑水平,并弱化焦虑对不适阈值的影响。我不厌其烦地一次次重申:焦虑水平与压力不是一回事。压力通常是外部因素造成的刺激,这些外部因素包括工作要求、与同事或家人之间出现的问题或财务问题,而焦虑是自由浮动的,而且在其形成的时候通常不会被视为威胁,不会给人们带来明显的不适。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意识不到焦虑的存在,但随着其积累到一定程度,最终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在前面一章中,我讨论了现代技术如何加剧了我们的整体焦虑。电子邮件、短信、网上冲浪等现代技术推高了我们的焦虑水平,并使其维持在我们难以承受的水平。显然,这些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不会很快消失,因此,想办法更好地管理其对我们的影响,就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规定某些时间段,把自己从数字互动中解放出来,让你的心灵与身体喘口气,让你的焦虑水平降下来。

对于刚开始练习的人而言,我往往建议其在睡觉前至少拿出一两个小时,停止使用涉及工作的现代技术。在不必要的情况下限制技术的运用也是一个有意义的办法。我们使用电脑或智能手机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实际需要。正如我前面所讨论的那样,我们会对这些电子设备形成依赖,用它们来填补空闲时间,应对混乱的生活。看看你能否限制自己的在线时间,如果并非必要,比如周末、假期或晚上与家人在一起时,就不使用手机、短信、电脑等。要制订计划,限制自己上网的时间,但要严格执行你制订的计划。如果你的孩子年龄大了,能够独立使用这些现代技术,那么也给他们设定一些限制时间。要教孩子们懂得科技卫生,越早越好。

我在第一部分中探讨了我们如何经常受到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通道的刺激。这类刺激产生的一个影响就是我们会像上瘾一样不断地渴望获得更多的感官刺激。一种十分常见的情况是,如果外界刺激信息没有源源不断地输入感官通道,很多人就会长期性地感到无聊、无精打采。这会提升我们的焦虑水平。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人们喜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一边和旁边的人聊天娱乐。请想一下这一过程会同时刺激到多少感官啊,除了表达,还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方面的刺激。

为了消除对多重感官刺激的永久依赖,我们就要重新训练自己,让自己在感官刺激较少的情况下感到充实与满足。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实现这一点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而且也不必非要跑到寺庙里去。你只需要每周预留出一定的时间,每次只刺激一两个感官通道,不要同时刺激多个通道。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做其他分散精力的事情,不要看电视,不要读书,不要同别人说话,不要查收邮件,也不要读短信,只启动你的味觉通道和嗅觉通道就可以了。再比如,读书或读报的时候不要做其他刺激感官的事情,刚开始时,可以先从一个简单的方法入手,即全神贯注地去读一篇文章,中间不要停,也不要同时做其他事情。

在夜间入睡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进入了放松状态。许多人会把白天的压力带到他们的睡眠中,其结果就是睡眠期间会多次醒来,影响睡眠质量,他们无法在安静的睡眠中得到充分休息,无法恢复活力,所有这些都会导致身体在早晨出现不适症状,比如头疼、胃部不适等。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了解到,如果在睡前听听能够放松身心的唱片,就可以非常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和第二天醒来之后的感觉。事实上,如果我只能帮助患者改善一件事情,那么我将毫无疑问地选择帮助他们改善睡眠,让他们获得更加高效的睡眠,而且通常来讲,要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改变患者在睡前的活动习惯。对于那些在睡前不服用安眠药就难以放松的人而言,通过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不失为一种特别有用的方法。

除了尝试专为睡前时段设计的音频节目之外,你还可以在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网站(:..)上获取其他有助于睡眠的技巧和研究成果,并决定哪些材料有助于提高你的睡眠质量。

我想提出的第二个建议就是早点睡觉。很多人该睡觉时总是一拖再拖。每到睡觉时间,他们就开始找点别的事情做,迟迟不愿放下。如果你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分子,那就每周拿出几天尝试着早点去睡觉。你不必承诺终生都要这么做,先坚持一段时间,看看是否能体验到一些改善,包括睡眠质量的改善和第二天感觉的改善。睡眠,尤其是高质量睡眠的缺乏,对焦虑水平有直接的影响。

对于许多人来说,之所以对睡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可能与一些古老的因素有关,即睡眠意味着容易遭受危险,甚至死亡的危险。因此,避免睡眠是防范这种危险的手段。但久而久之,你无异于在教你的身体抵抗睡眠。从某种意义上说,你是在教你的身体抵抗自己的本能。睡眠是大脑边缘系统最基本的驱动力之一,对这个系统的良性运作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你越缺乏睡眠,焦虑水平就越高。

如果你想在外界的帮助下形成有助于睡眠的行为模式,那么在其他着重讲述睡眠问题的书籍中,或者在我的网站上,你都能获得很多好点子。

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我们都知道放慢速度是有价值的,但问题是这很难做到,因为我们当前的文化往往强调速度,强调同时处理多重任务。有数据显示,同时处理多重任务会分散我们的精力,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这非常类似于前面讨论过的快餐文化引起的结果。当我们处在快速模式中时,就会紧张不安,高度警惕,这自然而然地会引发压力和焦虑。无论是放慢车速还是吃饭的速度,与别人讲话的速度还是办事的速度,都是有意义的。限制一下同时处理的任务数也是有意义的,比如,当你与朋友在一起时,就不要兼顾着收发信息、打电话等事情了。在上一代人之间,这些类似于强迫症的行为还被视为粗鲁和失礼的体现,而现代社会却已经成功地将其变成了能够为人接受的行为方式!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惊讶!

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往往容易在不确定性面前感到非常不安,感到高度焦虑,这是人的本性。我们试图克服不确定性,竭力找到有效的方法来管理不确定性。我们的很多做法可能会加重不确定性对我们的影响。但有时候,不确定性会以建设性的方式自行消散。回想一下过去,是否能发现这样的情形呢?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形。这就使得不确定性成为一把双刃剑。事实上,不确定性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因为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形是一个有益的催化剂,会促使我们把事情做好,促使我们面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但它确实也激发焦虑,给我们带来焦虑、恐惧和忧虑的情绪。既然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最好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去真正理解它、忍耐它、接受它,在不确定性面前产生舒适感和安全感。不要害怕它,要学着去接受它。

我在前面提到过,我们在下一章中将会探讨如何运用感恩的力量来管理不适。这会对大脑边缘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在,当你产生不确定感的时候,集中精力引导自己去认识它、理解它、珍惜它。你甚至可以集中精力想一下生活中那些值得你感恩的事情。通过这种训练,你便能够以健康的、建设性的方式去看待不确定性,从而调整对不确定性的反应方式。

愤怒情绪会刺激我们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从这个角度而言,愤怒有利于我们的生存。在现代社会中,人类很少会面临真正的威胁,而大脑边缘系统往往容易对外界刺激做出过度反应,促使我们产生了很多没有必要、没有益处的愤怒和敌意。这可能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重大风险。大量的文献资料都表明愤怒、敌对情绪与死亡率升高及老年相关性疾病具有密切联系,甚至与染色体的一种特殊结构——染色体端粒的耗损有关。染色体端粒在决定动植物细胞的寿命中起着重要作用。

过于频繁的愤怒就变成了一种上瘾症,无论生活中是否真正出现了令人愤怒的情形,我们都有可能产生愤怒情绪。更糟糕的是,一旦愤怒变成了一种长期性的习惯,想要再放弃,往往存在很大难度。我们可能会抱有这样一种观念,即我们可以通过愤怒达到某种目的,比如保护自己或惩罚别人。但在现实中,愤怒只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本书讲述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鼓励你以更加容易和有效的方式去管理不适。为了管理不适,我们有时候应该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呈现出一致性与可预测性,这是非常重要的。制定一个有规律的时间表,不仅有助于规避不适或恐惧,也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管理不适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大脑皮质,或者说我们的显意识,往往喜欢新奇而厌恶可预测性,但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或者说我们的潜意识,以及我们的身体可能偏爱可预测性。

毕竟,人们可以无意识地从自己熟悉的、可预测的情形中获得舒适感。对这一点,养育小孩儿的父母们可能看得最清楚,因为孩子们会反复阅读同一本书或观看同一个视频。在我们眼中,这似乎是一种枯燥的、重复性的做法。因此,我们要让一部分生活呈现出熟悉性和规律性,在不确定性与可预测性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内心,通过内心的力量成功地管理生活中的不适。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很简单:开始时要保持一个具有一致性的睡前作息习惯,放松身心。通过前面的讲述,你肯定已经知道了我在睡眠问题上的观点,即睡眠具有双重好处,不仅有助于降低焦虑水平,还可以帮助你在其他方面的日常生活中(比如饮食与锻炼)做出有规律性的安排。我在这里的目标不是阐述在运动、睡眠或进食等基本生活问题上制定一个时间表的好处,而是我们的生活要呈现出规律性和连贯性。如果我们经常做的事情有了规律性,那么焦虑水平就可以降下来。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会给你更多的资源,使你能够应对更大的挑战。

事实上,在《疾病的终结》(TEI)一书中,戴维·阿古斯(DA)博士从生物学角度出发,用了很大一部分篇幅来讲述规律性生活的好处。他反复强调了身体对可预测性的偏爱,并讲述了他的很多病人都臆想自己得了癌症,而实际上他们之所以产生这些想法,只是因为他们缺乏精力和幸福感。他为这些患者制订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遵守有规律的时间表。这意味着患者们要注意什么时间去睡觉、吃饭和锻炼,以及什么时间应该放下工作,给自己一些空闲时间。作息方式的微小变化可能对你的身体产生深远的影响,你可以尝试一下少睡一个小时,换个睡觉地点或者体验一下不同的感官刺激,看看会对你的身体或情绪产生什么影响。即便吃不同种类的食物或者更改吃饭的时间,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很明显的一个事实就是,作息时间表的微小变化会影响我们的感觉和我们体内的焦虑水平。如果你的生活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真的无法遵守一个有规律的时间表,那么我建议你每周拿出五到七天,在这段时间里,坚持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去睡觉和起床。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你的生活就会呈现出更大程度的规律性,这时再看看你的焦虑水平是否出现变化,然后再探索一下能否在其他方面的生活中形成更多的规律性。这样做一定会有利于你的身体健康,有利于降低焦虑水平。

从表面上看,似乎我们只要停留在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就能维持原有的舒适程度,但事实上,我们的舒适区受到的挑战越少,缩小得就越严重,而且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到最后,随着心理舒适区变得越来越小,容易激怒我们的事情就会比之前多得多。最好把心理舒适区视为肌肉,如果肌肉得不到锻炼和运用,最终就会萎缩与衰弱。人类往往倾向于停留在这个固有的、熟悉的心理舒适区。所以,为了防止心理舒适区缩小,我们需要挑战人类这一倾向。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为了在我们的世界中真正体验和维持舒适水平,我们必须制造出一些不适,这是一个悖论。换句话说,不舒适体验是舒适体验的必要前提。但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来挑战并拓展自己的心理舒适区,这个过程不需要你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也不会带来什么痛苦。我的一些建议如下:

现在,你可能会想,我刚刚还建议在生活中要遵循一个有规律的、可预测的时间表,以便规避新事物,比如新的就寝时间、新的午餐时间或一个新的锻炼时间,而现在又建议尝试着挑战心理舒适区,这二者之间会发生矛盾吗?我在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下,从事拓展心理舒适区的活动与在日常生活中遵循有规律的时间表并不冲突,因为时间表所约束的那些行为是日常生活中基本的、例行性的任务,并且关系生存的核心方面(比如吃饭、睡觉和锻炼身体)。通过调整这些基本的生存要素,你实际上为其他生活要素的全面调整创造了空间。

我们很容易形成一个特定的工作节奏,进而发现自己忽略了内心的平衡感。虽然我们所做的事情达到了外在的要求,或满足了外在的期望,但这往往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我们的内在节奏。换句话说,我们做事的速度可能太快,超出了内心的承受能力,从而损害了内心的健康与平和。我们内心的节奏之所以容易遭到忽略,就是因为它不明显,不引人注目。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想一下大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只看到了海面上的波涛汹涌,而海面之下的水体却比较平静和稳定,一切都显得悄无声息,很容易被忽视。然而,海面之下的水体却发挥着更为实质性的作用,而且其水量也远远大于表面的海水。

我们很容易因为表面的和眼前的现象迷失方向,容易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眼前最急迫的事情上,而那些不太明显却比较基本的、主要的需求则容易遭到搁置、拖延或遗忘。因为这一点,当内心出现了问题时我们往往毫无察觉,直到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逐渐演变成了某个明显的症状,导致了高度的不适,才会引起我们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柔情可辞长夜寒舒柔凌辞寒小说全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