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其中用细菌或螺旋体制作的疫苗亦称为菌苗。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鼠疫菌苗等。常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菌苗、伤寒菌苗、流脑菌苗、霍乱菌苗等。在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每年10月到次年3月为流感流行季节,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其中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以及抵抗力相对较弱的儿童,是接种疫苗的重点人群。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是在每年的流感季节开始前。接种流感疫苗一周后即可出现抗体,两周后免疫抗体可达最高水平,一般可保护一年。
这些误区你得了解:
1.误区:去年的流感疫苗今年还能接着打
正解:流感疫苗每年都不同
流感和普通感冒不同,是一种由极易发生变异的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可分为甲、乙、丙三型,每型之下还分亚型。其实,基本上每年初关于流感病毒的分析出来后才开始制作疫苗,所以说,每年的流感疫苗都是变化的。
2.误区:所有人均适宜打流感疫苗
正解:孕妇和严重过敏者应慎重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种流感疫苗,如对鸡蛋和任何一种疫苗成分过敏的人群以及严重慢性疾病者不能接种疫苗;发热、急性感染期、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者应推迟接种;孕妇和严重过敏体质者应慎重选择接种。
3.误区:打流感疫苗后不会感冒
正解:仍会由细菌等引发感冒
医护人员说,接种了流感疫苗,并不意味着不再得感冒,流感疫苗只针对流感,只会对流感病毒产生抗体,而对由细菌、其他病毒或支原体引起的感冒则没有预防和抵抗的能力。故有些人接种了流感疫苗后又感冒了,认为是疫苗没有效果,其实不然。
4.误区:一次接种流感疫苗“终身受益”
正解:应一年注射一次
一次接种了流感疫苗并不代表“终身受益”,要知道病毒的种类很多,每一年引起流感的病毒也是不相同的,故流感疫苗要一年注射一次。每次接种流感疫苗的效力大约会持续一年,因此去年已经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市民,今年仍需要重新接种,才能获得保护。
5.误区:接种流感疫苗后“马上见效”
正解:半个月后产生抗体
据介绍,即使注射了流感疫苗,也要在半个月之后才能产生抗体,达到预防目的。因此不能认为接种之后,马上就能产生抗体,它需要一个过程。而在产生抗体之前,是不能抵御流感病毒的。
小贴士:
这些常识要记住
流感有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三种,不同类型流感“杀伤力”是不一样的。乙型流感呈季节性流行,比如冬春季节比较流行,可在人群密集场所,如学校、托幼机构或养老院中引起局部暴发流行。丙型流感则一般只零星散发,主要侵袭婴幼儿,较少引起流行,危害也不是很大。
生活中很多人都得过流感,全身酸痛、咳嗽、发烧,虽然难受,不过有些人休息几天,感冒自己就痊愈了。危害最大的是甲型流感病毒,因为甲型流感病毒不仅能产生季节性流行和局部暴发流行,而且会导致全球的流感大流行。据估计,免疫接种每年能避免万至万例因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麻疹导致的死亡。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全球获得推荐疫苗的儿童所占的比例)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稳定。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