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巴黎时间4月23日15:30,法国新增例,累计例;新增死亡例(轻微上升),累计死亡例;住院治疗例,较前日净减少例;重症病例例,较前日净减少例;治愈出院例。
今天欧洲各国疫情如何?
默克尔称德国还处在疫情初期,要准备与之长期共存。
法国总统马克龙今天会见市镇代表,听取“地方官”们对解封的看法。今早流传的版本是“分区解封”,不过下午爱丽舍宫来辟谣了:
解禁不按地区划分、而是根据地区具体情况而定(Pasdedéconfinementrégionalisémaisadaptéauxterritoires)
返校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父母说了算”)
“解封”具体计划下周二才会有……
公交“很可能”要强制戴口罩(不知人们是否能保持“社交距离”?)
在意大利,目前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人。
在西班牙,过去24小时内的死亡人数又轻微增加了、累计死亡人数已超过人……
事实上,各国都是“人在囧途”:
一方面,“疫情反弹”的威胁显然不容小视,但另一方面,疫情的诸多“副作用”也日益凸显:
例如,据法国公共卫生高等研究学院(EHESP)传染病专家的研究,禁足“避免人死亡”。如果不居家隔离,在此期间将有23%人口被感染、需要的重症监护病床会超过10万张。
但另一方面,经济“撑不住”了:甚至有媒体预估,法国将逃不过“裁员海啸”。
不仅如此,因为疫情而影响正常治疗的现状也是个“定时炸弹”。
总而言之,解封、很冒险,不解封、也冒险。
真有“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既视感。
处“麻醉”状态的法国经济
我们先来看经济。虽说疫情的经济负面影响应相对“短期”,但法媒今天刊出的一连串消息,还是让人捏了一把汗:
首先,法国统经所(Insee)下的“诊断书”是——“商品经济降49%、经济处‘麻醉’状态”。
其次,疫情冲击导致法国社保赤字暴涨到(至少)亿。公共账务部长达马南直言,即便在金融危机高峰也未见过这种情况!
要知道,年底,法国的社保赤字只有19亿欧元。
而现在,支出暴增、收入锐减:
开支因疫情增加80亿欧元,
社保金库的收入(社会保险征摊金、普遍化社保捐金(CSG)、增值税等)减少亿欧元。
法国“裁员海啸”将来,数百万人或失去工作
昨天,我们报道了法国政府自掏腰包给万私企员工发工资的福利,另外政府也下放了亿欧元的低息贷款欧洲忧疫情反弹、马克龙去“二线”视察!郊区骚乱:解封后更大暴动?!。
不过如果抗疫成持久战,这种“输血”的做法显然难以持续。这让人想到,法国总理菲利普在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强调,经济危机“才刚刚开始”。
也有法媒因此悲观地预估,“输血“结束、企业在停滞或闲置数周后,除了裁员将别无选择,裁员人数将达到数十万、甚至数百万:
例如,《费加罗报》就认为惨烈的裁员先例已经在眼前:
年,当雷诺关闭Vilvorde工厂时,时任法国总理若斯潘(LionelJospin)曾表示,“国家无能为力”;-年经济危机时,在不到两年内,在建筑业、服务业和工业,60万工作岗位消失。期间,法国全国就业中心的新注册人超过万;自今年3月份起,招聘人数已经跌了22.6%。
如何“快刀斩乱麻”重振经济?
话说回来,我们不难理解经济部长勒梅尔今天一早的发言:
希望5月11日“所有商店都开业(酒吧,餐馆和咖啡馆除外)”。
面对欧盟经济“崩溃”的局面,德国承诺在“欧盟团结”方面做更大的努力。
今天下午,欧盟还将召开视频峰会、焦点仍是新冠债券。不知这次会达成什么结果?
面对这种“拖不起”的两难处境,似乎只有“快刀斩乱麻”,才能真正摆脱这个泥沼:
现在,我们来看看检测、隔离、戴口罩方面,法国都有哪些进步?
口罩:法国医学科学院呼吁“强制戴”
法国国立医学科学院22日呼吁,现在公共场所得强制戴口罩。学院还强调,只弱弱地说一句“建议戴”是不够的!每个人都必须明白自己是潜在携带者。
不止是公交,“所有公共空间都有风险”。因此,如果“等到5月11日才让全民戴口罩”,那么就相当于是“同意每天再增加成千上万的新增病例,这意味着数百人住院和数十人死亡”。
看来,现在简直是没有理由不戴口罩了,至少这个锅专家是不能背了……
检测:每周70万?
今早,法国卫生总署署长萨洛蒙(JérmeSalomon)在议会出席听证时,提出了一个新目标:检测数将达到每周70万!
对了,当第n次被追问口罩问题时,萨洛蒙还是坚定地表示:“口罩只是种补充措施”。
当被问及政府关于口罩的立场变化时,他只回答:科学家们并不总是意见一致,相关辩论仍在进行中(昨天马克龙去“菜篮子”和超市视察的时候,同样未戴口罩)。
看来,“戴不戴口罩”在法国注定继续是个尴尬的话题。
隔离:放过那些少被病毒染指的地区
萨洛蒙强调,大家应尽力避免大区间的人口流动,特别那些重灾区民众还是先“放过”疫情不严重的地区。
同样,在鼓励商店5月11日开门时,经济部长也提到了根据当地疫情调整营业的可能性。
爱丽舍宫还说了,关于“解封”的具体计划,将在下周二左右给出。
不仅如此,如果解禁导致“功亏一篑”,那么还是得重新开始禁足。
“忌医”成“定时炸弹”?
说完经济危机,新冠造成的“忌医现象”也被一些医生称作“定时炸弹”。
进入禁足期以来,法国急诊、打疫苗或就诊的人数明显减少:从巴黎地区的39医院情况来看,3月中旬以来,急诊收治的成人患者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5%,未成年患者下降了70%。从3月15日到3月30日,急诊部门收治的阑尾炎患者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5%;从4月7日到4月14日,因心脑血管突发症状求诊的人数减少了15%。
巴黎医疗主管部门特别提到,对癌症患者就诊大大减少感到非常意外。
同样,自三月底开始,去诊所(主要是家庭医生)求诊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0%,这一统计包含了网上就诊;至于各类专科的就诊下降更是达到了60%。
让医疗部门感到担忧的另一个现象是疫苗接种人数减少。社会医疗保险部门国家医药安全署的数据显示,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百日咳、B型流感、B型肝炎等疫苗接种仅在三月的最后一周就下降了23%,相当于“2.3万个新生儿未接种疫苗”。至于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的接种则下降了50%;破伤风加强(又称“重复”)接种同样减少了50%;预防宫颈癌疫苗(HPV,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宫颈癌)下降达68%。
法国患者团体联合会(FranceAssosSanté)主席雷蒙(GérardRaymond)担心忌医成为“定时炸弹”。法国住院医生联合会(FHF)主席瓦莱杜(FrédéricValletoux)强调:“哪怕只是临时放弃治疗,都可能引起许多并发症。”
面对这一局势,社会医疗保险部门决定向1万病弱患者发出邮件,请他们及时求诊。
事实上,是否忌医是一回事、是否有能力接诊又是另一回事:医院几乎全力以赴救治新冠患者,从三月初就不再接受绝大多数求诊预约,许多癌症患者的复查等都被推迟到五月中旬之后,医院、诊所普遍存在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