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连德,字星联,祖籍广东广州府新宁县(今广东台山市)。年3月10日出生于马来西亚北部槟榔岛,父亲伍祺学是开设金店的侨商,母亲是第二代马来西亚华侨。
为什么就是他第一个发明了口罩呢,无独有偶,这和他传奇精彩的一生是分割不开的!!
“伍氏口罩”年伍连接曾留学于英国剑桥大学,年他已破伤风菌的学术论文,出色的通过了剑桥大学考试,被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伍连德虽身在国外,接受的是外国教育,但他有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爱国思想…
在毕业后不久,他就接受了清政府,当时还是直隶总督袁世凯的聘请,回国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在国内和梁启超、胡适、严复等朋友相处中,开始加深了对祖国璀璨历史的认识。
到了年底,一场瘟疫悄悄的在东北拉开了序幕,疫情蔓延得很快,从一家一户,到一街一区,再到一县一市,沿着满洲里一直往南,没过多久便传到了千里之外的哈尔滨。紧接着长春、奉天等地纷纷沦陷。疫情愈演愈烈,正如东三省总督锡良描述的一样“如水泻地,似火燎原”。死去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原本冷清的丧葬铺子反倒是成了热闹之之。东三省店里的棺木空前绝后的销售一空,千金难求。大街上到处都是黑色的尸体。
这场大瘟疫在无数名人志士的前仆后继的努力之下,依然持续六个多月,最后覆盖大半个中国,造成了六万多人的死亡!
骡子拉尸地无完土,人如死麻,生民未有之浩劫,未有甚于此者——《东三省疫事报告书》
瘟疫最早有沙俄西伯利亚传入满洲里,在疫情如山倒的情况下,伍连德临危受命,前往哈尔滨。
应当是中国对现代医学完全是一片蒙昧无知的状态下,但疫情又在眉睫,伍连德只能冒着天下之大不违,偷偷的解剖了一具尸体(这也应该是中国有记载的第一起医学解剖)。
日本一位医生也被派遣前来调查,他一来道哈尔滨,立刻着手开始让人捉鼠,希望从老鼠身上发现携带的鼠疫杆菌类型,但一连数日解剖了,不知凡凡的老鼠,依然一无所获。
无奈的日本医生经过的种种迹象,伍连德发现这应该是喝,过往大不相同的特鼠疫,并非通过老鼠携带鼠疫杆菌,而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飞沫和呼吸传播。
只为了防止飞沫传染,伍连德开创性的设计了一种便于携带的双层布囊,就是用两层纱布,中间加一片药棉,带上他便可大大降低鼠疫传播的几率,而且成本低廉。至今部分义务工作者依然在使用这种,被称作“伍氏口罩”布囊。
抗战爆发后,伍连德在上海的寓所在战争中被炸毁,伍连德离开上海从香港回到马来西亚,期间多次拒绝马来邀他担当当官员,从此开一小诊所,过上隐居生活。
伍连德先生国士无双,其实中国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璀璨如银河一般的人物…以后我会慢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