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莫言笔下最敬重的女性一生波折,无儿无女,
TUhjnbcbe - 2024/2/6 16:23:00
甲氧补骨脂素能否治好白癜风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29295.html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有一部长篇小说获过茅盾文学奖,名字叫《蛙》

谈及这部作品时,他说:“《蛙》固然是反映了一个非常敏感的、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但我最满意的还是塑造了姑姑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姑姑是我心中的神。”

莫言口中的“姑姑”,是《蛙》里面的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是一名乡村妇科医生,一生跌宕起伏。

早年曾煊赫一时,凭借一手精妙的技术,改变了高密东北乡的接产陋习,几千个新生儿在她手中诞生,被人们称作“送子观音”。

但后来的“姑姑”,遭遇了人生中接二连三的打击:被爱情抛弃和背叛、坚守事业却成为众矢之的,最后精神崩塌靠供奉泥娃娃赎罪。

俗话说:人这一生,要三次渡自己。

面对爱情关、事业观和信仰关,“姑姑”从没有请求别人帮助,每次都靠自己自渡。

01青年渡情

青年时的“姑姑”,和当时大多数女孩一样,对爱情充满期待。

空军飞行员王小倜曾送给“姑姑”一只价格不菲的英纳格手表,“姑姑”戴在手上,别人羡慕她,她却不以为然:不就是块手表吗?

故意的轻描淡写,却让人感受到恋爱的甜蜜。当时大家都以为,这对门当户对的情侣能走到最后。

没想到后来王小倜叛变,驾飞机跑到了台湾,一声不吭丢下了“姑姑”,还给“姑姑”留下了勾结国民党特务的“罪名”。

反动罪名在当时是很严重的,何况“姑姑”还是共产党员,如果这个罪名被“实锤”,后果不堪设想。

背负着骂名和失恋的疼痛,心如刀割的“姑姑”切开了左腕的动脉,用右手指蘸着血写下了血书:我恨王小倜!我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

没有人比“姑姑”更清楚,比割脉更痛的是心痛。

她选择用刚烈的意志和对党忠诚的信念,和这段无疾而终的爱情划清界线,也捂住了众人的嘴。

从此之后,“姑姑”心里再也没有对爱情的渴望,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为了帮助壮大家族,“姑姑”曾经和县委书记杨林有过一段世俗的感情,但没想到这段交往被歹毒的女医生黄秋雅抹黑,把“姑姑”说成是走资派杨林的情人,还怀了孕。

而杨林面对红卫兵的残酷盘问,竟然无中生有承认了通奸的事实,这些胡言乱语,摧毁了“姑姑”对爱情最后的信仰。

但面对暴风雨般猛烈的批斗,“姑姑”由始至终坚定共产党人的信念,没有向邪恶势力低头。

正是无坚不摧的信念,帮助她渡过难关,也为她开展困难重重的计划生育工作,打下了强心针。

作家三毛说,“心之如何,有似万丈迷津,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在爱情中遇到伤害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始终沉浸痛苦中不能走出来。

年轻时所谓的“情关难过”,在林语堂先生看来,只是一段经历罢了:

“人之所以伤心,是因为看的不够远”。

渡过去,再回首,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02中年渡难

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人口越来越庞大,为了可持续发展,国家把计划生育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作为党员干部的“姑姑”,自然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成为了公社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副组长。

她的任务,就是用各种手段,阻止村民违法生二胎三胎。

但是,高密东北乡的村民对生育狂热,而且重男轻女现象十分严重,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在民风凶悍的东风村,住着一个恶人张拳,这个人仗着家庭出身好,毫不顾忌政策规定,家里已经生了三个女孩,妻子又怀上了第四胎,村里无人敢惹。

但“姑姑”对此没有丝毫畏惧,带齐人马,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抓妻子回去做人流。

在肉搏和冲突中,“姑姑”被恶人用棍子打破了脑袋,膝盖被恶人的女孩生生咬破,但依然面不改色,对张拳说:

计划生育是国家大事,人口不控制,粮食不够吃,衣服不够穿,教育搞不好,人口质量难提高,国家难富强。我万心为国家的计划生育事业,献出这条命,也是值得的!

一句话把张拳镇压住了。

靠着无坚不摧的毅力,“姑姑”带领公社实现了连续三年无超计划生育,但在光鲜亮丽的数字背后,无人知道“姑姑”受了多少折磨和委屈。

外人即使如何责骂,“姑姑”都可以不管,但面对亲人的唾弃,“姑姑”只能默默忍受。

当她知道侄媳妇王仁美怀了第二胎之后,不管家人如何劝阻,坚决要把孩子做掉。

王仁美是高龄产妇,而且孩子已经几个月大了,做人流很大风险。家族长辈说她蛇蝎心肠,侄子和媳妇顽强抵抗,但“姑姑”初心不改,不到黄河心不死。

虽然王仁美在“姑姑”软磨硬泡之后终于肯答应做手术,但还是不幸大出血,“姑姑”现场给她抽了cc的血都不管用,最后跟孩子一块儿死了。

侄媳妇死后,家人更加恶语相向,“姑姑”去治丧的时候,被王仁美母亲用剪刀狠狠捅了一下,说她人性殆尽。

但即便是这样,“姑姑”也没有怨恨,她只是对王家嫂子说:即便我现在得破伤风死了,也不用你负责。你这一剪刀,让我放下了包袱,坚定了信念。

没有人比“姑姑”更清楚,亲手了断一个个生命,是何等的痛苦,因为她曾亲手迎来了几千个新生儿。

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生态环境,她只能把亲情和道德伦理置之度外,不得不干“丧尽天良”的事情。

人到中年,头上顶的是压力,脚下走的是荆棘,每一步都举步维艰。

外面的风雨只是皮毛,亲人的不解才是大石。

想起《半生缘》里的一句话:“中年不易,但你只能一步步走过去,不能停,也不能回头。”

自己的难关,没有人能帮你,只能靠自己。

当你渡过一关又一关,发现还有万重浪,但又如何呢?

《菜根谭》中写道:“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说的就是,当事情来临,要随遇而安;当事情过去,要心随腾空。

03三、晚年渡心

退休后的“姑姑”,没有安稳的晚年生活,因为双手沾满了杀人的鲜血,终日惶恐不已。

她经常梦到自己走进一片洼地,四面八方都是蛙声,这些青蛙就像是小孩的哭声,似乎在哭诉它们悲惨的命运。

“姑姑”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弥补过错,于是嫁给了没有爱情的民间工艺大师郝大手,试图与丈夫一起,给失去生命的多个胎儿捏泥娃娃。

郝大手技艺精湛,捏出来的泥娃娃活灵活现,“姑姑”每天给她们供奉,希望她们可以投胎转世,用这种方式来忏悔和赎罪。

虽然罪恶感一直折磨着晚年的“姑姑”,但她一直认为:

“一个有罪的人不能也没有权利去死,她必须活着,经受折磨、煎熬,像煎鱼一样翻来覆去地煎,像熬药一样咕嘟咕嘟地熬,用这样的方式来赎自己的罪,罪赎完了,才能一身轻松地去死。”

面对形影相伴的血腥记忆,她可以选择死去一了百了,但她没有这样做,而是在煎熬和折磨中自渡,渴望通过祈祷来重拾自己的信仰。

余华在《活着》中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姑姑”为拯救自己而活着,这就是活着的信仰。

世间皆苦难,唯有自渡之。

晚年回首,山一程水一程,一路走来,迈过了年少情关,越过了事业难关,到最后,还要渡自己的心。

04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条小鱼被搁浅在湖边的泥坑里,它向路人求一桶水来续命,来来往往的人却只是冷眼旁观。

小鱼心灰意冷,不再求救,而是选择拼命向水源挪动。终于,在干死前的最后一刻,它成功游回了湖泊。

如果当初依赖于路人给的希望,那么它等来的就一定只有水尽干涸的绝望。

季羡林老先生在《悲喜自渡》一书中说:

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撞起伏,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身处低谷时,与其总是奢望天降救星,不如学会自救,变得坚强。

所谓人生,便是一场场自渡。

经历烈暑寒冬,踏过泥泞荆棘,最终你会发现,所有痛苦困厄,都只是人生中的一个注脚。

1
查看完整版本: 莫言笔下最敬重的女性一生波折,无儿无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