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因狂犬病患者有害怕喝水的突出临床表现,本病亦曾叫作“恐水病(hydrophobia)”,但患病动物没有这种特点。主要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怕水、流涎和咽肌痉挛,最终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
潜伏期长短不一为本病的特点之一。大多数在3个月以内发病,超过半年者占4%~10%,超过1年以上者约1%,文献记载最长1例达10年。影响潜伏期长短的因素为年龄(儿童较短)、伤口部位(头、面部发病较早)、伤口深浅(深者发病早)、病毒入侵数量及毒株的毒力、受伤后是否进行了正规的扩创处理和接种狂犬病疫苗预防等。其他如外伤、受寒、过度劳累等均可能促使提前发病。
临床表现可分为狂躁型(脑炎型)及麻痹型(静型)两型
狂犬病是所有传染病中最凶险的病毒性疾病,一旦发病,预后极差。迄今尚无特效治疗,临床上曾应用多种新药如干扰素α、阿糖腺苷、转移因子和大剂量人抗狂犬病球蛋白治疗,均告失败。故强调在咬伤后及时预防性治疗,对发病后患者以对症综合治疗为主。
1.严格隔离患者,防止唾液等污染。
2.监护治疗应由经过免疫接种的医护人员完成病室要阴暗、避光,周围不要有噪声、流水声。
3.采取一切措施,维护患者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功能有心动过速、心率失常、血压升高等可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呼吸衰竭是狂犬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必要时,可采用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器等措施维持呼吸,纠正呼吸衰竭。
必须指出,狂犬病一旦发病,虽病死率极高,但通过监护治疗,仍有存活的希望,故应积极抢救。
当前,狂犬病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死率接近%,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预防工作,迅速控制狂犬病的蔓延和流行。广泛开展防治狂犬病基本知识的宣传。
1.做好动物管理,控制传染源?目前,在我国要完全禁止养犬是不现实的。欧美国家的实践说明,加强管理胜过单纯禁止。饲养者应进行登记,做好犬只的预防接种。发现野犬、狂犬,要立即捕杀。对疑似狂犬者,应设法捕获,并隔离观察10天。如不死亡,则非狂犬;如出现症状或死亡,应取脑组织检查,并做好终末消毒,深埋或焚毁,切勿剥皮。
2.人被咬伤后局部伤口的处理通过理化方法及时(指2h内)清除伤口中的病毒,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手段。处理程序包括:
(1)立即针刺伤口周围的皮肤,尽力挤压出血或用火罐拔毒。切忌用嘴吮吸伤口,以防口腔黏膜感染。
(2)冲洗伤口:用20%肥皂水或0.1%苯扎溴铵及清水冲洗。如果是穿通伤口,可用插管插入伤口内,用注射器灌水冲洗。
(3)消毒伤口冲洗后,用5%碘酊反复烧灼伤口。除非伤及大血管需紧急止血外,即使伤口深、大亦不应缝合和包扎。
(4)对于伤口深大及伤口靠近头部的患者,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内滴注或其周围作浸润注射。
(5)按需要而给予破伤风抗毒素和适宜的抗菌药物。
3.预防接种目前主张凡被犬、猫、狼等动物咬、抓伤或舔后,为保证安全,都应注射狂犬病疫苗。从注射第一针疫苗算起,约3周产生抗体,1个月左右达高峰,故要求咬伤后2天内即开始注射。
实验室检查:
1.血、尿常规及脑脊液白细胞总数自(12~30)×/L不等,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大多在80%以上,大单核细胞百分率亦可增加。尿常规检查常可发现轻度蛋白尿,偶有透明管型。脑脊液的压力在正常范围或稍有增高,蛋白质轻度增高,细胞数稍增多,但很少超过×/L,主要为淋巴细胞。
2.免疫学试验
(1)血清中和抗体或荧光抗体测定:对未注射过疫苗、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者有诊断价值。缺点是在病程第8天前不易测出。接种过疫苗的患者,如中和抗体效价超过1∶时,对诊断狂犬病仍有价值,因仅注射疫苗者其抗体效价较低。近来亦有采用ELISA进行抗体检测。
(2)狂犬病毒抗原检测:应用荧光抗体检查脑组织涂片、角膜印片、冷冻皮肤切片中的病毒抗原,发病前即可获得阳性结果。方法简便,数小时内可完成,且与小鼠脑内接种检查内氏小体方法有较高的符合率,因此是实际应用价值较大的一种试验。在有经验的实验室中,免疫荧光试验的可靠性可达95%以上。最近采用快速狂犬病免疫吸附诊断法(rapidrabiesenzymeimmunodiagnosis,RREID)可用于检测脑组织中狂犬病毒抗原,只需肉眼观察或酶标仪测定结果即可,如阳性反应显示橘黄色,阴性反应则无色,甚为快速简便。
3.病毒分离从患者脑组织、脊髓、涎腺、泪腺、肌肉、肺、肾、肾上腺、胰腺等脏器和组织虽可分离到病毒,但机会均不多,自脑脊液和唾液中则更不易分离出病毒;患者的存活时间越长,病毒的分离也越困难。分离病毒可采用组织培养或动物接种,分离出病毒后可用中和试验加以鉴定。
4.脑组织动物接种与检查均于死后进行,动物接种为将死者脑组织制成10%混悬液接种于小鼠脑内(2~3周龄的乳鼠较成年鼠为敏感),阳性者小鼠于6~8天内出现震颤、竖毛、尾强直、麻痹等现象,10~15天内因衰竭而死亡。死亡小鼠脑组织切片中可发现内氏小体。
5.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狂犬病毒核酸为了能检测大多数狂犬病毒和狂犬相关病毒,可选择狂犬病毒核蛋白基因(N)中最保守区域设计引物:N1()()5’-TTTTGAGACTGCTCCTTTTTG-3’(),N2(-)()5’-CCCATATAGCATCCTAC-3’()。取脑组织或病毒感染细胞,先获得病毒RNA。N1引物用于合成cDNA,然后进行PCR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
以死者脑组织或咬人动物死亡后的脑组织作病理切片或压片,用Seller染色及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内氏小体,阳性率可达70%。
其他辅助检查:
常规应做X线胸片、B超、心电图、脑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