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儿童意外伤害如何应对首先别用这些土方法了 [复制链接]

1#

近日

一则幼儿被烫伤的新闻

引起了广泛讨论

民间流传很多治疗烧伤和烫伤的土方法

但这些方法都没有科学依据

不仅不靠谱

还有可能会使伤情加重

错误的土方法1:涂大酱

有很多老人会在烧伤或烫伤处涂抹大酱来缓解疼痛。但从医学角度来讲,这并不科学。大酱经过发酵,本身会存在细菌。如果伤口破损,抹上大酱后很容易引起伤口感染、发炎,不但不能缓解疼痛,还会让伤情加重。

错误的土方法2:抹酱油

在烧伤或烫伤后,也有不少人会在伤口处涂抹酱油来缓解疼痛,这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酱油不属于无菌产品,也起不到缓解疼痛的作用。而且涂抹酱油后的创面颜色会加深,不利于医生检查伤口破损情况。

错误的土方法3:抹食盐

有人认为,烫伤或烧伤后抹上食盐能消毒,这同样不可取。烫伤或者烧伤后,伤口处于暴露状态,这时如果抹上食盐,不但无法缓解疼痛,反而会破坏细胞,让本就受伤的细胞遭受二次损伤。

错误的土方法4:抹牙膏

还有人说,在烧伤或烫伤处涂抹牙膏能起到止痒消肿。其实受伤后的皮肤非常脆弱,这时外涂的牙膏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还会导致伤口局部感染机会增大,延长伤口愈合时间。

烫伤的处理

烫伤是热液、蒸汽等引起的组织损伤,是热烧伤的一种。暑夏季孩子穿衣单薄,皮肤裸露较多,一旦接触热饭、开水等,容易出现烫伤。发现烫伤后,看护人首先应迅速让孩子脱离热源,去除热损伤原因,尽可能使伤情减轻。

环境安全后,看护人首先应判断孩子的意识状态,并拨打“”急救电话。然后判断孩子的呼吸和脉搏情况,如果需要,尽快开始心肺复苏。如果意识清楚,可采用“冲、脱、泡、盖、送”的方法进行局部处理。

正确步骤1:冲

用流动的清水冲烫伤部位至少10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伤口处迅速降温,减轻疼痛,还可以防止热度给伤口带来更深层的伤害。

正确步骤2:脱

冲完以后,将伤口附近的衣物用剪刀轻轻剪开,不要让衣物粘在伤口上。一定不要强行将衣物扯掉,这样容易将伤口处的水泡碰破,引发二次感染。

正确步骤3:泡

如果受伤部位面积比较大,简单冲洗完全无法止痛,可以将受伤部位泡在低温的水中以缓解疼痛。

正确步骤4:盖

如果情况比较严重,伤口又比较大,可以在伤口上覆盖无菌纱布,避免伤口暴露在空气中引起感染。

正确步骤5:送

简单处理后,如果情况严重,医院接受治疗。切忌在创面上涂抹任何无确切治疗效果的物质,如酱油、醋、香油、牙膏、蜂蜜等,以免影响医生对创面的判断或导致创面感染。如果发生水疱,不要自行剪破,如果水疱已经破损,也应尽量保持疱皮完整。

暑假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

除烫伤外

面对儿童常见的5种非故意伤害事件

如何做好急救处理?

一起往下看吧

如何应对儿童非故意伤害

1

溺水

一旦发现儿童溺水,除了及时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外,应尽快让溺水儿童脱离水体。如果是户外的开放水域如河流、湖泊等,应尽快找到有救援能力的人员帮助,不具备救援能力的人员不可擅自入水施救。应在安全地点向溺水者伸出树枝、绳子、游泳圈或其他漂浮物等,帮助其漂浮或拉出水面。尤其要提醒少年儿童发现有人溺水时,一定不能擅自下水施救,应及时呼救。

溺水者脱离水体后,如果溺水者有意识、有自主呼吸和脉搏,可擦干身体,注意保暖,等待救援。

如果溺水者意识丧失,但有自主呼吸和脉搏,应开放气道,清理口鼻腔中的杂物、泥沙等异物,并将溺水者处于侧卧位以防呕吐后发生窒息;同时擦干溺水者的身体并注意保暖,密切观察呼吸和脉搏情况,随时启动心肺复苏。

如果溺水者无意识,有效自主呼吸和脉搏消失,施救者应立即为其开放气道,清理口鼻内异物,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2

误服药(毒)物

误服是儿童常见的非故意伤害之一。除了孩子因好奇导致误服外,因看护人看错药品剂量或药品名称而导致儿童急性中毒的事件也不少见。

一旦发生药物误服或过量时,看护人应沉着冷静,弄清孩子吃了什么药(毒)物、吃了多少以及服用时间,并带上残余药物、呕吐物、药瓶或外包装尽快带孩子就诊。

如果为无腐蚀性药物,可酌情给孩子多饮水,不建议常规催吐,尤其是婴儿、意识不清或抽搐的儿童禁忌催吐;对于意识清楚且可配合的年长儿童,如为1~2小时内服用的药物,可让其多喝水并尝试催吐,但动作应轻柔,避免局部损伤。

如果误食了腐蚀性物品(如洁厕灵、管道疏通剂)等,既不能催吐,也不要大量喝水、牛奶或其他饮料,应立即就医。

3

擦伤、切割伤

暑假期间,看护人一个不注意,孩子身上就挂了“彩”。而擦伤和切割伤是儿童活动过程中常见的损伤类型,损伤程度轻重不一。

受伤后应先止血和清洁伤处。可用干净布料或绷带直接按压出血部位至少10分钟以止血,按压过程中不要反复查看伤口,以免影响止血。

污染伤口可先用清水冲洗,尤其是伤口处有沙砾等污染物时,充分冲洗后用肥皂水清理创面,再用清水将肥皂水冲洗干净,然后涂抹碘伏消毒,待创面干燥后可局部涂抹抗菌药软膏。必要时可局部覆盖无菌纱布以防伤口感染,但需每日更换以保证敷料干燥、清洁。

如果伤口较深、穿透整层皮肤,或为伤口边缘不整齐的裂伤,或伤处被污物沾染明显等,医院就诊。

4

擦脚踝扭伤、骨折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暑假到了,孩子各类活动增多,在奔跑、摔跤、攀爬、追逐打闹时容易发生脚踝扭伤,严重时还可能发生韧带断裂或骨折。

脚踝扭伤的最常见表现为脚踝疼痛、压痛、肿胀、淤青、活动受限和无法承重。孩子发生脚踝扭伤时,处理方式遵循“RICE”原则(休息、冷敷、加压、抬高)。

休息(REST):停止患肢活动,尤其是不要让患肢承重。

冷敷(ICE):扭伤后的24~48小时,可以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局部,每1~2小时1次,1次15分钟。损伤后,应冰敷至少6小时。

加压(COMPRESSION):用弹性加压绷带缠绕脚踝,有助于减轻肿胀和支撑脚踝。避免缠绕过紧,以免阻断足部供血。

抬高(ELEVATION):将受伤脚踝抬至高于心脏平面水平,例如,卧位时用枕头或毯子垫高足部,坐位时将伤足放在桌子或椅子上,以减轻肿胀。

如受伤脚踝疼痛剧烈、肿胀严重、无法承重,或脚踝畸形、不能施力、不能恢复到正常位置,或无法确定损伤的程度时,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5

动物咬伤

随着家养宠物越来越多,动物咬伤成为儿童常见伤害之一。犬咬伤(60%~90%)和猫咬伤(5%~20%)列于哺乳动物咬伤的前两位。如果孩子被动物咬伤了,除了尽快就医,作为看护人还能做些什么呢?

如孩子情况尚可,看护人应立即对创面进行处理。

止血:如果伤口持续流血,应直接用干净毛巾或衣物压迫止血。

冲洗:被咬伤后3小时内进行充分的伤口冲洗和清洁,有利于减少伤口感染和狂犬病的发生。建议首先用大量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伤口,有条件可以加压冲洗。冲洗后可用碘伏消毒,然后尽快就医。较大、较深的伤口需尽早就医处理,尤其是头面部伤口。猫咬伤创面多在四肢,常比狗咬伤深,更容易引起感染。

来源

综合自科普中国、中国疾控动态

原标题:《儿童意外伤害如何应对?首先别用这些土方法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