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被刀刺伤后,为什么不能立即拔刀呢?可能大家在武侠剧中,都看过这样一种情节,主角被大反派扎了个透心凉,然后主角紧紧握住反派的手,不让反派将刀拔出去。虽然影视剧中有夸张的成分。
水袋实验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这种说法,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拿汽车的轮胎来说,当轮车碰到钉子时,肯定是会被扎穿的,但是此时,如果是有经验的师傅,就会告诉你不要将钉子拔除。
因为钉子如果没有拔除,汽车的轮胎就还能使用一段时间,可以保证你开到一些修轮胎的地方。但是如果将钉子拔出来了,那么轮胎的下场只有漏气变瘪。车子也只能安静地停在原地等待救援。
我们再做个小实验,如果我们拿一个塑料袋子,将里面注满水。再准备一些铅笔,我们用锐利的铅笔直接穿透盛满水的袋子。我们会发现,袋子中的水并不会流出来,如果此时多插几根,结果都一样。
只要不将铅笔拔除,袋子中的水就很难流出来。我们将袋子想象成我们的身体,而铅笔则是尖锐的器具。是不是就好像明白了,为什么在被刀刺中后不能拔刀了。因为这样会减少血液的损失,如果将刀拔出来,肯定会大量流血。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方面是刀子堵住了我们的伤口,另一方面我们的血管和组织,在受到伤害后会产生收缩,这样会减少血液的损失。在配合伤口的刀子,就形成了这种现象。但是不要以为这样就没事了。
还是要尽快就医,及时处理伤口,才是最正确的方法。不过,这种方法也不是每次都能用的。
血槽
被锐器刺中后,只要不拔出来就能保证我们的安全吗?按照常理来说,确实应该如此,但是很早人们就发现了这种情况,往往自己的武器将敌人刺穿,敌人却依靠这种方法存活下来。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武器上开一个血槽,血槽就是在刀身上的一个凹槽,可不要小看这一个凹槽,这个凹槽有效地解决了,武器刺入人的身体后,因为粘稠的血液和肌肉的收缩产生的真空情况。
这种真空会让武器很难拔出来,而有了血槽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而且血槽也是可以进行放血的,被这种刀具刺中后,无论自己拔不拔出来,血液都会流出来。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血槽是为了让刀身成为坚固的“工”字型。
坚固的同时,还能适当地减轻刀的质量。可在现实中,这种血槽似乎并没有这么大的作用,一些森林猎人表示,在他们的打猎的过程中,无论是使用有血槽的刀子,还是没有血槽的刀子,刺入猎物后的拔除过程都一样,并不会产生那种很难拔除的真空状态。
并且,我们看到一些持刀行凶歹徒,他们使用的都是一些轻薄的水果刀,但是他们也没有出现因为刀子卡住拔不出来,而无法伤人的情况。好像所有事实都证明,血槽只是一个装饰而已,并没有什么实用性。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血槽既然这么没有,为何古人要发明这种东西呢?
紧急自救
血槽真的没有作用吗?如果被刀刺中后我们又该怎么办?其实,血槽并不是没有用处,而是对于短刀来说没有用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古人发明血槽其实是为了使武器更有杀伤力,也没有人会用匕首去打仗吧。
而想要血槽有用,至少需要刀而长度在24公分以上。当达到这个长度,血槽的首要作用就是节省材料。因为古代缎刀的血槽是用手敲出来的,而不像现在是磨出来的。适量的血槽会让刀的重量减轻20%至35%左右。
而血槽的存在,又会让刀存在多个刀脊,变相地增强了刀的强度,所以血槽的作用更多是为了加强刀具本身。并不是为了放血,所以美国已经将血槽改名为凹槽,而我们还是保留的血槽的叫法。
那么,如果我们被利器刺伤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判断利器的类型,比如钉子和飞镖的等小型尖刺状物品,我们需要及时将这些锐器拔出,以防针头有什么细菌造成感染,因为伤口比较小。
伤口我们很容易按压住,但是此时致命就不是伤口了,而是细菌的感染,你想想如果被生锈的铁钉刺到了,很容易被破伤风杆菌感染。如果是被刀具捅伤了,就不要去碰已经固定的刀具了。
这样会防止伤口进一步扩大,而且还有一定的止血功能,及时求助路人拨打急救电话,然后安静地等待救护车救援。如果不小心将刀具拔出来了,就不要再将刀具捅进去了,这样只会造成二次伤害。
你能做的就是按压好靠近心脏的伤口,然后期待救护车早点到达。所以,如果看到有人持刀,跑得越远越好,跑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