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人和动物肠道中,既是人和动物的胃肠疾病最常见的病原菌,也是引起人类的严重创伤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一、致病物质
1.a毒素:又称磷酯酶C,是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毒性最强、最重要的毒素。各型菌均能产生,以A型产量最大。a毒素能分解细胞膜上磷脂和蛋白形成的复合物,造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溶解,引起溶血、血管通透性增加伴出血、组织坏死,肝脏毒性和心肌功能受损,在气性坏疽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
2.β毒素:C型菌株产生,与肠黏膜损伤坏死,进展为坏死性肠炎有关。
3.e毒素:B型和D型菌株产生的一种毒素前体,被胰蛋白酶激活,增加胃肠壁血管的通透性。
4.l毒素:E型菌株产生,导致坏死和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
5.肠毒素:主要由A型菌株产生,为不耐热的蛋白质,摄氏度瞬时被破坏,毒性可被胰蛋白酶作用后增强。肠毒素与回肠和空肠上皮细胞刷状缘上的受体结合后,整段肠毒素肽链嵌入细胞膜,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液体和离子的丢失,引起腹泻。肠毒素还可作为超抗原,激活T淋巴细胞并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参与致病作用。
二、所致疾病
1.气性坏疽
60%~80%的病例由A型引起。但除产气荚膜梭菌外,至少还有五种其他梭菌也能引起气性坏疽。该病多见于战伤和地震灾害,也可见于工伤、车祸等所致的大面积创伤。致病条件与破伤风梭菌相似。
气性坏疽潜伏期短,一般仅为8~48小时。病菌通过产生多种毒素和侵袭性酶,破坏组织细胞,发酵肌肉和组织中的糖类,产生大量气体,造成气肿;同时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渗出,局部水肿;气水肿挤压软组织和血管,影响血液供应,造成组织坏死。严重病例表现为组织胀痛剧烈,水气夹杂,触摸有捻发感;最后产生大块组织坏死,伴有恶臭。毒素和组织坏死的毒性产物被吸收入血,引起毒血症、休克。病情进展和恶化快,死亡率40%~%。对局部感染应尽早施行外科清创手术,切除感染和坏死组织,必要时截肢以防止病变扩散。
2.食物中毒
主要因为食入大量产肠毒素的A型细菌污染的食物(主要为肉类食品)引起。潜伏期短,约10小时,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和水样腹泻;无发热、无恶心和呕吐。1~2天后自愈。
3.坏死性肠炎
由C型菌污染食物引起,累及空肠。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呕吐、血样腹泻、肠壁溃疡、甚至穿孔导致腹膜炎和休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