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缅北反攻战强大的对手,日军第18师团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01

很多对抗战感兴趣的朋友都想了解缅北会战。很多朋友看了缅北会战的资料仍理不清脉络。

为何?

不管是盟军还是日军,部队番号太多,容易让人混淆。再有就是对缅北地图无感,对奇怪的地名感到懵逼。部队番号一变再变,战斗地点一转再转,不出三百字人就被绕晕了。

缅北滇西会战示意图

所以,今天举个游戏通关的例子,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缅北会战。

■游戏名称:缅北会战

■环境设定:热带丛林,山地平原,多雨水洪涝

■背景音乐:新1军军歌

■游戏玩家:

Play1新38师Play2新22师

Play1新1军Play2新6军

■友军设置:美军第支队和英军空降兵团

■基地:印度雷多

■敌人设置:

第18师团、第56师团、第33师团、第53师团以及之后的第2师团、第49师团一部

■关卡设置:

第一关

于邦之前的战斗

第二关

于邦之战

第三关

达罗-太白加之战

第四关

孟关-瓦鲁班之战

第五关

孟拱河谷之战

第六关

密支那之战

第七关

八莫之战

第八关

南坎之战

第九关

新维之战

第十关

腊戍之战

■大BOSS:

河边正三(日军缅甸方面军总司令)

本多政材(日军第33军司令官)

田中新一(日军第18师团长)

■游戏任务:

消灭缅北日军,占领以上地区,打通中印公路。

GoodLuck!

02

游戏的基本信息大家都知道了,接下来我们来说具体游戏过程。

雷多,是位于印缅边界印度一侧的小镇,是印度通往缅甸、东南亚以及中国的必经之路。史迪威将雷多定为中印公路的起点和反攻缅北的前哨基地。

几千年以来,作为两大相邻的文明古国,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少得可怜(除了佛教),正是因为彼此之间知之甚少,所以中国人看不懂三哥神一样的开挂技能,三哥也不理解各式各样的中国特色。

印度文明为什么和中华文明各玩各的呢?因为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横在那里。

所以,就中印公路(又叫史迪威公路)而言,现在不是修筑,而是开辟。

打通中印公路,最省时省力的路线是通过缅北,连接中国云南。

年底,中印公路正式动工。参加修路的大军包括美军两个工兵团又两个工兵营、中国两个工兵营以及英国人组织的印度、尼泊尔、西藏等地的劳工。

中印公路通车时的场景

印度到缅甸的路并非一马平川,恰恰相反,印缅边境上横亘着一条大山脉——那加山脉,翻过那加山脉,就进入了胡康河谷,即著名的野人山一带。

胡康河谷,缅语意思为「魔鬼居住的地方」,胡康河谷由达罗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组成,谷内有大龙、塔奈、大宛、大洛四条大河和无数溪流纵横交错流经其间,奔腾咆哮,流速甚急。一到雨季,山洪暴发,整个河谷一片泽国。

胡康河谷

胡康河谷两岸都是群山峻岭,山势陡峭,谷内遍布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地面泥泞湿热,瘴气弥漫,毒虫孳生,正常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生存。

恐怖的缅北丛林

一年多以前,杜聿明率领败退的中国远征军穿越这片地时,全军差点交待在这里,大部分牺牲的将士没有死在日军的枪下,而是死在了蚂蝗、蚊子、蚂蚁的嘴下。

在这个与世隔绝了千百万年的绿色魔窟里,蚂蟥、蚊子、蚂蚁经过N+1次升级,都进化成了超级加强版:蚂蟥玩起了狼群战术,蚊子个大赛蜜蜂,蚂蚁爱吃甜食,更爱吃人肉。

最可怕的不是蛇虫鼠蚁本身,而是它们身上所携带的各种细菌和病毒。远征军本来缺医少药,更何况这些蛇虫鼠蚁被隔绝在文明世界之外,其身上携带的细菌和病毒都是独家秘方,人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免疫力。

于是,破伤风、疟疾、回归热等病随之而来,并大肆流行,死亡接踵而至,尸骨遍地。能活着走出来的人,都是绝对的精华!

现在,工兵部队和中国驻印军将重新踏过这片地区。

与当年滇西20万同胞纯手工修筑滇缅公路不同,这次美军主导的中印公路项目采用的是机械化施工。机械化的效率是人工的N倍,但是在缅北丛林里,机械化也肾亏了。

环境太过恶劣,工兵部队尽最大的努力,一天也只能修1~2英里,如果老天不给面子,一场暴雨,山洪暴发,冲毁路面,抱歉,只能返工。

不能左右天气,可以左右心情?

按照正常的工程进度,中印公路预计在年底可以进入胡康河谷,然而,胡康河谷是日军的地盘,想要愉快的修路,必须歼灭胡康河谷的日军。

因此,中国驻印军必须在年年底前占领胡康河谷,除去行军和作战的时间,中国驻印军必须在雨季结束后的10月立即出兵。

年10月,担任先锋的新38师团离开雷多,向胡康河谷挺进,拉开了缅北会战的序幕。

03

于邦之前的战斗

团作为先遣部队,其任务是向胡康河谷内搜索前进,占领内大龙河以西的日军据点。

由于史迪威此时在中国与蒋介石协商对日作战问题,所以指挥此次作战的是中国驻印军参谋长柏特诺。

前面我们说过,缅北会战,美国人管武器和装备,英国管情报和运输。

英国人给的情报是:日军在缅北的主力第18师团、第56师团此刻正在扫荡怒江以西的中国远征军,胡康河谷只有少量日军防守,而大龙河以西甚至只有一个小队的日军和少数缅甸伪军驻守。

柏特诺听罢大喜,命令团留下重装备,轻装简行,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大龙河以西,干净利落的消灭敌人。

而团在出发之前,已经派侦察部队前往大龙河以西摸过情况,与英国人的情报不同,团侦查的情报是:大龙河以西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日军部队远不止一个小队,且还配备重武器。

很显然,根据己方情报,团如果轻装奔袭,不仅很难拿下据点,还很可能被日军包围。

那时候,孤军深入的团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要知道,从雷多到大龙河以西虽然只有多公里,但是这两百多公里全是崎岖的丛林,没有十天半个月援军是赶不到的。

中国人的情报和英国人的情报有出入,柏特诺会选择相信谁呢?

这不是废话吗,当然是相信英国人了。

情报官出身的柏特诺秀了一把自己的专业水平,他分析:雨季刚过,胡康河谷就像一个巨大的烂泥塘,公路都冲毁了,日军在这段时间内根本没法将大部队运输到胡康河谷,所以,大龙河以西不可能有大量日军。

尽管孙立人和团团长陈鸣人力争,但是柏特诺坚持己见,要求团服从命令。不得已,团只得留下重装备,轻装向大龙河以西挺进。

柏特诺的命令:团一分为三,兵分三路扫荡大龙河以西的日军。

孙立人觉得这是在作死:日军力量不弱,如果分散兵力,很容易被日军分割包围,一口一口的吃掉。

于邦之战示意图

所以,孙立人和陈鸣人暗中更改了作战命令,把三路进攻改成了一路进攻,两路策应,即2营负责进攻大龙河西岸的于邦,3营进攻达罗盆地北边的制高点,负责侧应第2营,同时防止日军回包围2营,团部和1营占领新平洋,负责总策应。

10月31日,3营到达了达罗盆地北边的制高点,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3营全歼日军,占领了高地。随后,他们开始修筑工事,准备阻击日军增援于邦。

10月29日,团部和1营全歼驻防日军,占领了战略要地新平洋。新平洋是胡康河谷内的一小块平原,此后中国驻印军在这里建立了物资补给基地,相当于将反攻缅北的前哨基地搬到了这里。

3营和1营的任务是侧应,所以他们遇见的都是日军小股部队,作战很顺利。与此相反,负责主攻的2营在于邦遇到了硬骨头。

于邦,是大龙河以西的一个地名,只有两三户人家,所以连村子都算不上。于邦紧邻大龙河渡口,战略位置很重要。

2营5连搜索前进到于邦附近时,在丛林中遭到了日军的伏击。

伏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心理素质太差!

突然遭遇伏击,5连并不惊慌,而是立即卧倒隐蔽,并猛烈还击。

60迫击炮轻易打掉了日军92式重机枪,轻重机枪很快压制了日军火力。

接下来的事,就是冲锋了。

冲锋,是鬼子的拿手好戏,也是鬼子最响亮的品牌:指挥官把武士刀一挥,同时气沉丹田大吼一声,鬼子兵则哇啦哇啦的跳出来,在指挥官的带领下端着刺刀向前冲。

当5连向日军发起冲锋时,日军一时很难能适应,因为根据以往经验,一直都是日军被中国军队伏击,然后日军冲锋,中国军队一哄而散。

这次剧本完全反了,日本人成了被冲锋的对象,这不是砸牌子吗?

鬼子怒了,端着刺刀就向5连迎来,想一个回合KO中国军队。

江湖上都知道,日军拼刺技术是NO.1,当年在诺门坎和张鼓峰的战斗中,一个不到1米6的鬼子兵可以挑翻几个人高马大的毛子兵,战绩太过逆天,一时轰动武林。

但是战争这东西,没啥规矩,只要能弄死对方,无所不用其极。

拼刺刀你是NO.1,那就不和你比拼刺,可以比比坦克、飞机、火炮,谁也没规定打仗必须拼刺刀啊。

结果,大家都知道。毛子很豪很粗暴,鬼子瞬间被强暴,皇军也不过尔尔。

吃了经验的亏,还迷信经验,这就是作死!

冲锋和刺刀很配吗?

不配!

冲锋时,冲锋枪和手榴弹更配。

漏网之鱼,用卡宾枪和手枪点死。

十步一杀,日军还没冲到跟前,就被突突了!

伏击5连的两个日军小队基本被灭,武士道精神在火力面前被虐成了渣。

5连乘胜追击,决定一鼓作气拿下于邦,但是这次他们失算了。

日军在于邦构筑了防御工事,并配备了重武器,守卫于邦的日军数量是5连的几倍。

攻坚失利的5连不得不撤退,并请求支援。此时,他们已得知防守于邦的是日军第18师团56联队第2大队的一部,兵力在人以上,并配有炮兵。

敌人正式亮相——日军第18师团。

04

在之前的抗战系列中我们说过,日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师团是仙台第2师团和熊本第6师团,至于传说的中最猛的近卫师团,因为没有单独秀一把的机会,所以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猛。

估计也猛不到哪去,再猛的部队,一旦被特殊对待,娇生惯养,其战斗力就会下滑。

第2师团和第6师团虽然被公认为是最猛的部队,但是在中国人的眼里,第2师团的存在感很差,除了九一八横扫东北,几乎没听过它的其他辉煌战绩,而且,拿下东北也不能说明什么,毕竟张学良同志没有还手嘛。

第6师团确实很猛,但是人们记住它不是因为它打仗猛,而是因为它杀人猛——在南京搞了个大屠杀。

最强的部队打得并不出彩,日军中打得最出彩的是第5师团和第18师团,这也是日军中两支出镜率最高的部队,可以说打遍天南海北。

当年板垣征四郎率领第5师团入侵山西,一路所向披靡,几乎以一个师团之力,把阎锡山的第二战区搅的天翻地覆,赢得了太原会战。随后第5师团一部又赶到上海参加了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

年这一年,第5师团陆续击溃了中国30几个师,KPI在所有日军师团中最牛逼,一时风头无两,第5师团也由此被称为「钢军」。

此后,第5师团参加过徐州会战和桂南会战。在桂南会战中,第5师团又是以一己之力,独战第四战区十几个师,其中还包括国军精锐的第5军。

双方围绕昆仑关展开激战,最终中国军队击败第5师团,占领昆仑关。

铁血昆仑关,国军惨胜,但是整个桂南会战,国军惨败,原因就在于后来日军第18师团的到来。

昆仑关丢失没几天,日军调来第18师团和近卫师团一部给第5师团撑场子,三支精锐部队合体,战力爆表,日军轻松收复昆仑关并击溃了第四战区的25个师,中国军队损失近10万人。

在此之前,第18师团还参与过金山卫登陆和入侵广州湾,金山卫登陆成功,使得淞沪战区的局势急转直下——几十万中国军队后路有被切断的危险。而入侵广州湾,则意味着中国华南最大港口沦陷,中国的国际交通线遭受重创,外援逐渐断绝。

第18师团代号「菊」,其士兵来自盛产精兵猛将的北九州,该地贫穷落后,民风彪悍,人多好勇斗狠,打仗异常勇猛顽强。所以,虽然第18师团只是乙种师团,但是,其战斗力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甲种师团。

值得一提的是,第18师团在招兵时吸收了很多矿工,所以第18师团修筑防御工事的水平在日军中也是首屈一指。

桂南会战之后,第18师团进驻越南,并在越南接受了专门的丛林作战训练,为日后入侵东南亚做准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山下奉文奉命指挥近卫师团、第5师团、第18师团三个师团进攻东南亚,近卫师团太金贵,而且战斗力值得怀疑,所以山下将近卫师团留在泰国,只用了第5师团和第18师团。

两个多月之中,第5师团和第18师团横扫马来半岛,攻下战略要地新加坡,一举俘获了十万盟军,震惊世界。在此期间,作为步兵的第18师团后来居上,彪悍的战绩超越了机械化的第5师团。

因此,山下奉文被称为「马来之虎」,第18师团则被称为「丛林之王」。

之后,第18师团又参加了缅甸战役。甫到缅甸,第18师团就释放出了强大的气场——大大的鼓舞了正在缅甸苦战的其他日军,也深深的震慑了中国远征军。

很快,第18师团在正面成功吸引住了远征军第5军,然后第56师团迂回包抄,截断了中国远征军的退路,缅甸形势为之一变!

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第18师团不是普通的日军师团,而是日军中的王牌部队,尤其擅长丛林作战。

05

让我们回到上面那个问题中:为什么情报上说第18师团在扫荡滇西,而事实上第18师团转移到了胡康河谷一带呢?

很简单,扫荡滇西的只是18师团的一部分。

为了避免被滇西的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夹击,第18师团抽调了联队、55联队的一个大队以及炮兵联队一部配合第56师团扫荡怒江以西,成功的摧毁了中国远征军的游击区。

解除了东边的威胁后,日军开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