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高考“理综”生物必修一,后32个重要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
生物膜系统功能:
a、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并使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
b、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为生化反应的有序进行创造条件;
c、将细胞分成小区室,使分化反应互不干扰。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
3、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而染色体则存在于细胞核里。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有利于生物在遗传过程中维持本物种性状的相对稳定。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的“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6、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是:
a、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如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质协助,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b、主动运输: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比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和一些无机盐离子。
c、胞吞作用:是通过细胞膜内陷,将细胞外的大分子或是颗粒物质包裹成膜泡,运进细胞的过程。根据入胞物质的大小及入胞机制的不同,胞吞作用分为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和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三种方式。
胞吐作用: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除细胞。
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8、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为RNA;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比如线粒体中的呼吸氧化酶和叶绿体中的光合作用酶等;又可以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比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等消化酶;而且在体外适宜的条件下,酶还具有催化作用,比如可以把唾液淀粉酶加入试管里,在适宜条件下催化淀粉的水解反应。
特性和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成一类化学反应。
酶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和pH值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活,比如强酸、强碱、高温、重金属盐、X射线和紫外线灯,都能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导致酶失去活性而且不可恢复。
酶的催化作用的本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9、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ATP与ADP相互转化:ATP—酶(水解酶)—ADP+Pi+能量
ADP+Pi+能量—另一种酶(合成酶)—ATP
功能: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生物体内的能量供给主要来自糖类,因此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糖类通过细胞呼吸氧化分解后释放的能量,必需先形成ATP,然后用于各项生命活动,所以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10、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1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细胞质基质。
有氧呼吸产物:CO2,H2O,能量。
无氧呼吸产物: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有氧呼吸反应方程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大量、需要催化剂酶)
无氧呼吸反应方程式:
1、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少量)
2、乳酸发酵:C6H12O6→2C3H6O3+能量(少量)
12、有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
无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转化成乳酸能量42、细胞呼吸应用: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13、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14、叶绿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又叫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1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16、18世纪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2,吸收的是CO2;
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17、光合作用条件:一定需要光。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内囊体的薄膜上,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a、光反应的产物:[H]、O2和能量。
光反应的过程: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ADP+Pi+光能ATP。
b、暗反应的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
暗反应的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暗反应的过程: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C3的还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还原成糖类,部分又形成C5。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18、空气中CO2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当延长光照,增加CO2浓度等提高产量。
19、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细菌)。
异养生物:不能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20、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是减数分裂,比如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增殖。
22、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加倍。
无丝分裂:比如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变化。
有丝分裂:比如体细胞增殖。分裂期间能看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比如DNA的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分裂期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
2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中心粒也倍增。
前期:细胞两极发生纺缍丝构成纺缍体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缍体。
末期: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植物);不形成细胞板,细胞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子细胞(动物)。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1、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动物细胞多了中心体的复制,在有丝分裂前期,动物细胞的纺锤体的形成是由中心体在两极发射出的星射线形成的,而植物细胞的纺锤体是由两极发射出的纺锤丝形成的。
2、在有丝分裂的末期,动物细胞一分为二的方式是细胞中间向内凹陷,细胞一分为二。植物细胞一分为二的方式是在末期形成细胞板,将细胞一分为二。
24、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25、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
在染色体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中,染色体复制是逐渐的。
染色体:2N、2N、2N、4N、2N(一个子细胞中);
染色单体:0-4N、4N、4N、0、0;
DNA:2N-4N、4N、4N、4N、2N。
26、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27、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由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明显不同的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细胞的分化,细胞只是无限制的复制,就不会形成生物体复杂的结构,细胞的分化在于细胞从形态、结构、及功能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体,才会使生物体变得结构复杂,更适于生存环境。
28、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遗传信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29、细胞衰老的特征:
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酶活性降低,细胞内色素积累;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30、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31、癌细胞的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32、癌症防治:远离致癌因子,进行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检测;也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总之,以上是高考“理综”生物必修一,后32个重要知识点,值得考生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