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厌氧芽胞梭菌万融实验 [复制链接]

1#

本属细菌为革兰阳性大杆菌,都能形成芽胞,芽胞直径比菌体宽度大,使菌体膨大呈梭形,故又称梭状芽胞杆菌,严格厌氧生长。本属细菌种类很多,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存在于土壤、动物的肠道及腐败物中。多数为腐物寄生菌,对人无害,仅少数能分泌外毒素和侵袭性酶,可使人致病,主要有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及肉毒梭菌等。

一、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与肉毒梭菌的形态及染色性

1.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和肉毒梭菌革兰染色标本片。

2.普通光学显微镜、镜油、擦镜纸。

分别取三种细菌革兰染色标本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与染色性。

1.破伤风梭菌为细长杆菌,芽胞为正圆形,直径比菌体宽度大,位于菌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革兰染色阳性。

2.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阳性粗大杆菌,单独存在或成双排列,菌体周围有明显荚膜(机体内标本)。

3.肉毒梭菌菌体粗大,芽胞椭圆形,直径大于菌体宽度,位于次极端,使细菌呈典型的“网球拍形”,革兰染色阳性。

二、产气荚膜梭菌的“汹涌发酵”试验

在牛乳培养基中,产气荚膜梭菌因能分解乳糖产酸,可于6~8h内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冲开凝固的酪蛋白,向上推挤培养基表面的凡士林层,常将试管棉塞冲掉,气势汹涌,称为“汹涌发酵”,是鉴定本菌的特征之一。

1.菌种:产气荚膜梭菌疱肉培养物。

2.培养基:紫牛乳培养基。

1.将疱肉培养物及紫牛乳培养基管倾斜,置火焰上微微加热,使凡士林融化,并粘于管壁一侧。

2.用接种环挑取产气荚膜梭菌疱肉培养物两环,接种于紫牛乳培养基中。

3.待接种后再稍加温,直立试管,用凡士林封盖。置37℃温箱中培养6~8h,观察生长情况,注意有无“汹涌发酵”现象。

产气荚膜梭菌可分解乳糖产酸(紫牛乳培养基中溴甲酚紫指示剂由紫色变为黄色),将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冲散凝固的酪蛋白,将凡士林冲向试管口,出现“汹涌发酵”现象。

三、产气荚膜梭菌动物试验

1.产气荚膜梭菌疱肉培养物。

2.正常小白鼠,注射器、温箱、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等。

用注射器取产气荚膜梭菌培养物0.2~1.0ml,注入小白鼠腹腔内。5~10min后,将小白鼠处死,放于37℃温箱中5~8h。取出动物,观察有无膨胀气肿现象。解剖动物,观察脏器及肌肉有无气泡,然后取内脏或心血涂片检查。

可见小白鼠腹部鼓胀,尸检可见各脏器与肌肉内有大量气泡,尤以肝脏为最明显,常称之为“泡沫肝”,并有特殊的臭味。内脏或心血涂片,经革兰染色镜检,可见有革兰阳性、具有明显荚膜的短粗大杆菌,为产气荚膜梭菌。

四、厌氧培养法

(一)疱肉培养基厌氧培养法

培养基中的肉渣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谷胱甘肽,具有还原性,能吸收培养基中的氧,使氧化还原电势下降。又因以凡士林封闭培养基液面,故可防止空气中的游离氧进入培养基内,形成良好的厌氧条件,适于培养厌氧菌。

1.破伤风梭菌疱肉培养物。

2.疱肉培养基。

3.接种环、酒精灯、温箱。

1.用接种环挑取破伤风梭菌疱肉培养物两环,接种于疱肉培养基中(接种方法同前)。

2.置37℃温箱中培养24~28h,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注意培养基的混浊度,肉渣有无变化,有无气体产生。

破伤风梭菌使肉汤轻度混浊,肉渣部分被消化,微变黑,产生气体。

(二)碱性焦性没食子酸厌氧培养法

焦性没食子酸是还原剂,在碱性溶液中能迅速吸收氧气,生成深棕色的焦性没食子橙,使培养皿内造成厌氧环境。

1.破伤风梭菌疱肉培养物;

2.血琼脂平板培养基;

3.无菌纱布块、脱脂棉、焦性没食子酸、10%NaOH溶液、石蜡等;

4.平皿、接种环、温箱、酒精灯等。

1.将细菌划线接种于琼脂平板上。

2.取方形玻璃一块,中央置脱脂棉一片,放1g焦性没食子酸于脱脂棉上,然后覆盖一小块无菌纱布,再向纱布上滴加10%NaOH溶液约1ml。

3.立即将种有细菌之平板反盖于方形玻璃上,并在平板周围速用融化石蜡密封。

4.置37℃温箱中培养24~28h,取出,观察菌落特点及有无溶血现象等。

破伤风梭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中心紧密、周边疏松、边缘不整齐、呈羊齿状的菌落,菌落周围有溶血环。

1.厌氧菌有什么培养特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