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猫狗咬伤,大多数人知道要清洁伤口,去医院打狂犬疫苗。但如果被猴子、毒蛇、蝎子、海蜇、鱼、胡蜂、蚂蚁、蜘蛛,甚至猪、马致伤,该如何处理?
国家卫健委日前正式发布了我国首版《常见动物致伤诊疗规范(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规范》对犬咬伤、猫抓咬伤、啮齿动物致伤、蛇咬伤、猴咬伤、马咬伤、猪咬伤、禽类啄伤、胡蜂蜇伤、海蜇蜇伤、蚂蚁蜇伤、蜱咬伤、蜘蛛咬伤、石头鱼刺伤14种动物致伤和狂犬病诊疗进行了规范,为医务人员提供了统一的诊治方法,将进一步提升诊疗水平。
动物致伤日益凸显,规范诊疗迫在眉睫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饲养宠物、参与野外旅游的人数日益增多,人与动物的接触日益频繁,使动物致伤的风险相应升高。我国每年约有万人被猫狗咬伤,超过30万人被毒蛇咬伤,胡蜂、海蜇、蜱虫等动物致伤事件时有发生,并可能因感染、中毒、过敏性休克而丢掉性命。
动物致伤属于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但动物致伤防治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领域,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却有待进一步规范。
医院作为国家创伤救治中心,有责任对动物致伤的规范诊治做出努力。动物致伤往往发生在基层,如何实现动物致伤的规范诊疗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诊疗规范,存在诸多误区,我们急需在权威标准指导下,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补齐短板,尽早实现动物致伤诊疗的规范化、同质化目标,将动物致伤的风险降至最低。”几十年来深耕动物致伤领域,对各种动物致伤的诊疗以及伤后狂犬病、破伤风防治等有深入研究的医院急诊科及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会长王传林坦言。
动物致伤专委会成立,规范诊疗提上日程
动物伤害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带来的狂犬病传播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年5月,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成立,旨在引导、规范我国的动物伤害救治和相关免疫预防工作。通过加速和完善我国的动物伤害救治体系的学科建设,来有效控制并逐步消灭人间狂犬病,推动动物致伤后的规范化破伤风免疫预防。
年9月12日,分会发布首部动物致伤诊治规范——《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作为我国首部动物致伤诊治规范,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组织全国5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多名专家将长期的临床工作成果进行梳理与汇总,同时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共同编写了30项团体标准,填补了我国动物诊疗领域的空白。
年8月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常见动物致伤诊疗规范(版)》,规范14种动物致伤和狂犬病诊疗,由医院王传林任专家组组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殷文武、医院陈庆军、医院刘斯、医院范昭任副组长,携手国内动物致伤相关领域内的专家共同编写。历时近1年,认真调研分析我国动物致伤诊疗工作现状及问题,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并进行意见征集和多番讨论、修改完善。《规范》为医务人员提供了统一的诊治方法,将我国动物致伤诊疗引向规范化之路。
在全国推广《规范》,规范化培训医务人员
《规范》中,几乎%致死的狂犬病被放在了首位,其后跟着的是14种常见动物致伤的诊疗规范,每一种动物致伤的规范包括了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试剂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防、诊疗流程图等多方面内容。
《规范》的出台,为各级医疗机构动物致伤的诊治提供了权威依据,解决了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既满足了动物致伤诊疗的专业需求,也顺应了当下的社会发展需求。
规范发布后将在全国推广,并展开规范化培训,同时将有质量考核。“《规范》的发布只是一个开端,并不是一个结束,规范发布以后呢,我们要去解读规范、推广规范,给基层医务人员做培训。”王传林指出:“但我们也需看到,动物致伤防治在我国尚属于一个新兴领域,首版《规范》的落地和推广,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检验,总结经验,以寻求更高的突破。”
受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积极组织国内权威专家,进行动物致伤规范化防治培训,进一步规范医疗人员的诊疗行为,同时加强动物致伤科普宣传和教育。
此外,通过“动物致伤”等平台征集相关热点问题,定期发布动物致伤科普文章及视频,普及动物致伤防治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动物致伤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崔兴毅通讯员钟艳宇
原标题:《14类动物致伤有了“国家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