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治骨那些事 [复制链接]

1#
北京儿童湿疹医院 http://m.39.net/news/a_9092307.html

中西医并重是我国重要的卫生政策,国家在很多医疗分科中提倡中西医结合,有些学者认为中西医结合不太可能,因为中西医的方法论和哲学观不一样,所以中医跟西医是没办法真正结合的,最多只能互相配合,医院还是西医占主导。

除非是在纯中医的诊所里中医占主导,但这类诊所在整个医疗体系内体量较少。医院还是以西医为主,虽然病房里病历上会用中医诊断,开中药,做些中医的外治法,但实际上这些诊疗行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因为一个形而上和一个形而下的东西是没办法真正融合在一起的。

那么如何判断医疗技术到底是中医还是西医呢?我们不能够只看它采用什么方法。一个中医如果使用现代医学的工具做中医的治疗,比如用注射器针头代替三棱针放血,那他是用西医的治疗方法,还是中医的治疗方法?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再比如说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一定要穿长袍、马褂、汉服,我们穿了西服、运动装,剪了短发就不是中国人了吗?很显然并不是。其实,中西医的道理也是如此。

如果说一定要让中西医结合,那么在中医所有的科目中,中西医结合得较好学科中一定有中医骨伤科。为什么会这么说?今天我们就聊聊中医骨伤科在历史上的一些事情,看看中医骨伤科在整个中医学历史发展上的剪影,说一些小故事,以期还原中医骨伤,就能了解为什么我们说中医骨伤科是中西结合得较好的一门学科了。

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历程

首先是远古时候,大约在氏族社会前(约1.8万年前),远古时代的人发现通过一些热熨的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发现一些理筋按摩的手法可以缓解疼痛,甚至用草药敷在伤口上以解决创伤问题。

这些方法就逐渐演变成外治法。在《吕氏春秋》中记载有居民长期抑郁在家里,肢体动得很少,筋骨容易萎缩,那么这一类人用什么方法治疗呢?用“舞以宣导”的方法,所以最早的导引方法就是跳舞。

现在我们有时候看到有些舞蹈、武术、导引等动作看起来很相似,因为古人就是这么在做的,通过跳舞的方法宣导人体的气机,把一些滞浊瘀滞的气血宣导开。

所以我们说“好静”的人要让他动一下,“好动”的人一定要静一下,采取阴阳平衡的方法,这就是中医思维。所以分辨中西医的最主要的概念是什么?是用什么样的哲学思维或者说方法论来指导治疗,而非只看外在采用的工具或者手段。

到了原始社会、氏族社会以后,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包括山顶洞人、仰韶文化中都发现一些石斧、石锤,或者砭石、砭针等石器。那个时代人们就不只是单纯地用手治疗,而开始采用石器做工具。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上古时代有个神医叫俞跗在治疗疾病使用砭镰,不用汤液,通过用鑱石、导引、毒熨、割皮解肌来治疗疾病。所以在中医骨伤科历史中,外治法是最早出现的,甚至在整个中国医学史上,外治法也早于内治法。

到了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中医骨伤科又有了发展。在夏朝开始出现人工酿酒,酒的出现启迪了汤液的觉醒,酒能够活血行气。到了商朝正式进入青铜时代,石器逐渐被青铜取代,代之以更多的是金属的刀、针。《韩非子》记载以刀来刺骨,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有了最早的外科手术方法。

所以到这里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中医骨伤科并非我们现在认识到的骨伤科,不仅仅只做一些正骨手法、膏药外敷等,还包括了许多外科手术。

在古代来,所有创伤类的疾病,包括开放或闭合的伤口,通通是归于中医骨伤科的诊疗范畴。商朝以后,出现了《伊尹汤液经》,伊尹发明汤剂,至此出现了中医的内治法。我们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面的很多汤药来自于《伊尹汤液经》。

到了西周、春秋时期,官方正式设了骨伤科。那个时候将医师分成了四类,即食医、疾医、疡医(即骨伤科)、兽医四大类,开始出现了正式的医疗分科。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出现“创伤”这个名词。

古人为“创”跟“伤”是不一样的。古人把伤了皮叫“伤”,伤了肉的叫“创”,而“创伤”是指皮肉皆伤,伤到骨头叫“折”,骨肉皆伤叫“断”,所以伤为“伤、创、折、断”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有从表到里,从简单到复杂的区分。在那个时候也出现了最早的中医骨伤科的诊断方法,也是分了四个层次,叫“瞻、察、视、审”,它既是中医骨伤科诊断的一个重要标志,又是当时法医的一个标志,因为当时也会用这套方法来做一些尸体解剖。

从春秋进入到战国、秦汉时代,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出现百家争鸣,所以医学也是百家争鸣。比如马王堆发现了很多的医学著作,其中最早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里面记载了闭合性的骨折,叫折骨绝筋。

在《阴阳脉死侯》这本书里又记载了开放性的骨折,叫折骨裂肤。所以古人处理骨伤科疾病,无论是闭合的还是开放的、破皮的或没破皮的都处理,并非仅局限于闭合性疾病。

在《五十二病方》书中第一次记载了“破伤风”病案,那时候叫“伤痉”。“破伤风”这个词我们现在还在用,它很有中医特色。“破”就是“破损”,“伤”就是受伤后外感风邪,叫“破伤风”。

其实西医翻译过来不叫“破伤风”,“破伤风”是中医的词汇。现在我们采用“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用得都是这个词,这最早记载于战国时代。同时,在战国时代中医还开始使用“水银膏”。

“水银膏”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次正式记载的用水银类的药方来治疗外伤性感染的药。那时候没有抗生素,人们用“水银膏”来治疗外伤感染,效果特别好。然后又出现了导引图。

导引图的出现象征古代医学开始采用练功与治疗相互结合,使其和谐统一的治疗方式治病。

这个时代出现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等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著作,以及越来越多的中药治疗骨科疾病的经典名方也逐渐被开发出来。

目前,还没有西医骨病专家,提出疼痛的系统治疗方法,都是“头疼医头脚疼治脚”,而吸纳了中医几千年历史精华的“非遗治骨疗伤法”提出了把“治痛”作为一个工程项目来打造。

把治、养、补三效合一,遵循“技术止痛+产品治痛+康复理疗+食疗养生”的整体平衡治疗体系,形成“阴阳平衡。

给患者体内环境建立“再平衡”,这就需要系统的按照疗程、体系、自我训练、饮食调节等各个方面综合运用。

感谢阅读,全文完!如果对文章有异议,请私信或评论留言~

文章这么赞,转发一下,分享给更多人学习。本号每篇推文都是经验总结,超赞好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